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小籽花种植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13 15:50:57
小籽花种植调研报告[本文共3048字]

做好“土特产”文章,为小籽花生寻出路

——小籽花种植调研报告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作出部署,强调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如何实现产业振兴,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沙塔坪乡素有“花生之乡”的美称,小籽花生产业为当地的重点龙头产业,因口感香脆、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受地形、品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小籽花生在“土特产”市场中陷入质量下降、竞争力弱、产业链短等发展困境,亟需突破瓶颈,开拓新思路,走出产业新路径。

一、小籽花生情况概述

沙塔坪乡属典型的丘陵地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利资源丰富,适宜于花生种植。小籽花生是沙塔坪乡特有品种,籽呈粉色,果荚较普通花生略小,其外壳薄,纹理较普通花生清晰,籽粒较普通花生更为饱满、完整,口感更为香脆,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含油量高,而且有多种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E最多,维生素C、维生素B次之。

在沙塔坪乡种植小籽花生原多用于充饥,多种经营阶段时销售小籽花生是沙塔坪乡主要经济来源,上世纪70年代后小籽花生成为沙塔坪乡特色产业。

全乡10个村均有种植小籽花生习惯,2023年种植面积达800亩以上,以沙塔坪村为中心示范基地,基地面积覆盖241亩。花生每亩100-150公斤左右,每公斤市场价10-16元。全乡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二、小籽花生发展困境

(一)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质量下降

沙塔坪的沙土优质,富含硒元素,孕育出独特的富硒小籽花生。但很多种植户追求产量与经济效益,80%的花生种植地为连年种植,且种植期间肥料管理不当,施肥过于集中,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病残体数量增加,营养成分不均衡,大量有害病菌大量存活,出现死苗率高、果荚数量少、饱果率低的问题。沙塔坪乡现阶段所种植的花生品种,一种是本地小籽花生,品种好,但产量低,一种难求,另一种是从贵州引进的小籽花生,长势极好,但大部分只长叶子不长果,果子质量参差不齐。为提高花生种植的经济收入,部分农户频繁进行花生品种改良或者更换,致使本土优质小籽花生串种,产品质量下降,小籽花生亩产量只有200-300斤之间,比正常的花生产量低15%-20%。

(二)资源整合不够导致带动力不强

沙塔坪小籽花生基本由散户种植,受丘陵地形影响,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较少。在产品收购上主要由农户手工清洗,清洗完晒干后卖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精挑细选组织包装,因此小籽花生销售标准不统一,色泽、大小不一致,且销售渠道单一,包装产品多数靠单位、企业、熟人购买,农户自行销售的渠道限于农村赶集日摆摊售卖,其他乡镇及县城消费者自行购买意愿不强。在种植、收购和销售上,沙塔坪小籽花生未及时有效整合资源,产业缺少足够的带动力。加之现阶段,受粮食作物补贴政策的影响,玉米、大豆的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对花生的种植面积形成一定挤占,部分农户种植花生的意愿降低,2022年全乡花生面积大约在1000亩以上,2023年全乡花生面积大约在800亩以上,2024年缩减至600多亩,减少比例超20%,花生出现种植难、销售难的局面。

(三)缺少时代性的营销方式导致竞争力弱

据统计,我国花生消费需求主要分为榨油、食用和饲料消费三大类,其中花生消费结构以榨油消费为主。食用价值上除直接食用外,还有糕点、糖果类的粗加工和花生酱、花生饮品类的深加工。沙塔坪小籽花生富含多种维生素,口感好,在销售上以食用消费为主,但沙塔坪乡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花生加工产业链,仅限于原材料出售,与现阶段所要求的农村产业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有极大的差距。沙塔坪乡种植小花生历史悠久,与当地革命烈士向国宽有一段“花生佳话”,但目前主要的营销主打富含硒元素,口感香甜,产品包装为沙塔坪村的“富硒小籽花生”和民宿客栈向家小院的“富硒小籽花生”两种,虽然已申请注册“珍硒沙塔坪”品牌,但暂未形成明确统一的产品形象,更尚未深入发掘其品牌价值,实现品牌产品溢价销售,产品变现的功能性欠缺,竞争力弱。

三、小籽花生发展出路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好“土特产”,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总结各地成功经验来看,要走出产业困境,唯有“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发展,紧紧压牢政府“肩膀上的担子”,将“土特产”做成大文章,让小籽花生产业“改头换面”,种出一片“大天地”。

(一)用好“土”资源

为小籽花生寻出路,首先要“用好一方水土”。沙塔坪乡域内澧水北源穿境而过,沙土优质,富含硒元素,“生态资源宝库”九龙山坐落乡西北,全乡旅游资源丰富,有“生态康养福地”美称,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种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的潜在基础。为打破窘境,沙塔坪乡要充分利用好土地优势,“靠山吃山用山护山”,推动花生产业绿色发展。

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做好良种选种育种环节,提升小籽花生种业科技创新和育种创新能力,筛选适宜沙塔坪土壤的小籽花生品种,推优除劣。积极对接上级农业部门,培养乡村“土专家”,常态化开展“田间课堂”、“技术下乡”、“产业带头人”等培训,大力推广病虫草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为农户种植提供科学可行的指导,尤其在花生轮作方面疏清利害,通过轮种、休耕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资源可再生利用。在政策方面,因地制宜制定相关花生种植补贴政策,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制定农药化肥使用规定与补贴政策,科学分类施肥,提高花生肥料利用效率。乡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以科技提高花生产量。

(二)做足“特”功夫。

为小籽花生寻出路,其次要在“特”字上做文章。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农产品品质和信誉的凝结。做足“特”功夫,不仅是把好资源变成好品质,更要把好品质变为好品牌,打造独特农产品IP和品牌建设,厚培“土特产”产业发展的人文与自然基础。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产品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并且“吃得有文化”转变。沙塔坪小籽花生要充分将“富硒”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在突出当地山区地域特点、原生态水源、体现富硒营养价值等特色的同时,深挖花生种植历史,从红色故事入手,将产品特性与人文内涵相连,突出讲好品牌故事、传承品牌文化。

网络媒体时代,除了充分用好县级农产品展销会、品牌推介会等传统宣介渠道外,也要积极借助各类网络媒体,采取新闻发布、专题报道、网上展出等多种形式,针对沙塔坪小籽花生不同的特点,针对性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打造在产品上“错峰头”,在品质上“独一份”的小籽花生。同时为避免在品牌建设中出现路径不清、盲目投入、急于求成,沙塔坪要抓住《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有关政策,参考总结井冈蜜柚、柞水木耳、定西马铃薯等一批脱贫地区的农业品牌建设,充分总结制定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政策,为沙塔坪小籽花生给予充足的制度保障。

(三)造好“产”链条

为小籽花生寻出路,更需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打造产业全链条,将“原汁原味”变成“多汁多味”。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让农民多环节就业增收。

沙塔坪村是当地小籽花生的主产区,面积达200多亩,要首先做好主产区花生基地建设,对该村小籽花生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在后期将逐渐成熟的村级特色小籽花生转化为全乡的公共区域品牌,以沙塔坪村为龙头,带动其他村从散户种植转变为规模化种植。

打造开放立体式产业格局,延伸产业链。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贯通产加销,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从卖花生向卖花生制品转变,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从种养领域向二、三产业拓展,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按照“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加工车间”等模式,逐步形成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一方面提高花生源头供给,另一方面要延伸至加工分选、仓储保鲜、成品种类、电商销售、商超结合等多个环节,统筹供应链产业链。要健全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连结机制,支持小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增强内生动力,让农技、农户有话语权、主动权,激发种植热情,形成联农带农增收致富的新业态。

“小花生,大产业”,从一粒花生到整片乡产业,要量体裁衣选产业,以点带面做尝试,唯有做精做深做细“土特产”文章,小籽花生产业才能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才能走稳走好走实乡村振兴致富路,跑出乡村振兴大道上的“加速度”。

《小籽花种植调研报告[本文共304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