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

时间:2024-11-26 09:44:13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

[说明]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篇一

刚担任一年级的数学科时,翻开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以下是本人从教一年级将近两年的一点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二、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篇二

思维是无形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外在体现,为了促进少年儿童发展思维,需要从语言的角度入手,通过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经过笔者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说话但是不懂得怎样表达自己,能够进行一定的写字和算数但是很难将其说出来。所以,我们就需要加强语言训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

一、进行语言训练必须结合算式的意义和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加减法算式,极大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进行“9加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9加几”的实际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教会学生将“9加几”的具体算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举例来说,“9+4=13”这个算式,首先教会学生看大数,其次是将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因为9和1凑成10,所以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再加3等于13。让多个学生说,变换算式说。学生学会了9加几的具体算法,再让学生思考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的算法,学生很快就算出得数来了,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计算方法。这样反复训练,既巩固了算理,又加强了思维能力,强化了语言能力的表达。

二、儿童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积累

刚开始对儿童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图画演示、摆弄学具等直观形式,将数学语言中的常用词语展现在学生面前,完成儿童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积累。例如,在进行课程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对着课本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分类,方位,同样多,多些、少些,了解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打好儿童进行知识学习的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认数、读数、写数的结合,以及不大于的加减法运算,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用“先”、“再”、“又”、“原来”、“一共”、“剩下”、“游来”、“游去”、“送给”、“第一次”等常用词语,进而引导学生区别这些词语的意思。接着懂得用同样意思的词语来代换,如“第一次”、“第二次”可换成“先……再……”,“剩下”换成“还有”、“余下”,“一共”换成“合起来”,“两次”、“两天”等,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丰富语汇,积累词语,并学会正确使用。

三、在儿童回答问题过程中鼓励使用完整的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识字数、词汇量、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情况,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准确表述。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一弱点,从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开始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举例来说,笔者在进行“比多少”的教学过程中,将3个桔子、4个香蕉、6个苹果画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进行询问:“老师刚才画了哪些水果?各有几个?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能用完整的话回答。”略加思考后,很多学生的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名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桃子和苹果同样多,梨比桃子多,梨也比苹果多,桃子比梨少,苹果也比梨少。”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兴趣很浓,教学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四、在表述图意中进行语言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一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的特征进行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 ……此处隐藏5537个字……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把数学贯穿于生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篇六

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存在着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其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在一年级时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一)不会表达

不会表达,指的是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但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或所受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尚不能做到表达得很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不完整。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回答常常是一些零散的词组或短语,缺乏完整性。比如,在教学《数一数》这课时教师提问:“在这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蝴蝶。”教师接着问:“蝴蝶有几只?”学生回答:“5只。”从该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这里的“5只”指的是什么,并不能从他的回答中得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话:“5只蝴蝶。”甚至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看到了5只蝴蝶。”

(2)表达不规范。数学语言因其特有的学科性质,应该是严谨的、规范的。但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也往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比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教师提问:“涂色的灯笼排在第几个?”学生会回答:“第4个。”很少有同学能说出:“从左往右数,灯笼排在第4个。”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且规范的表达物体的位置,很多同学其实是能够理解这个意思的,但是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不能说得很规范。

(3)表达缺乏条理。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具有层次性和组织性。有条理的表达对思维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思维的高度,因此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是无序的。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会提问学生:“7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时学生会回答:“7可以分成3和4,7可以分成2和5,7可以分成6和1……”显然学生大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回答是杂乱无章的。

(二)不愿表达

不会表达是基于有表达的欲望,而不愿表达则是出于个人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对表达产生了畏难和抗拒的心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数学课堂交流时,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光听不说,即使是被点名发言时也是吞吞吐吐,甚至有的直接站立不语。这样的现象首先说明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时遇到了障碍,不能很好的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是在情感方面,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进而对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也缺乏表现的欲望。

二、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有效的数学交流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一年级时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一)学会倾听,在倾听和示范中学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密切相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认真倾听了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好语言。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中蕴涵了对数学语言运用的规范方法,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可以帮助自己完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能够更严谨、规范、有条理。

从示范的角度而言,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数学语言的语言应是逻辑完整、规范而有条理的。例如,在学习《比一比》时,教师的提问应该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而不是简单的问“谁多”,“谁少”。规范的提问不一定会得到规范的回答,但不严谨的提问方式一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这就是示范的作用。在课堂上,除了教师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就是同学。一部分同学的表达同样会对另一部分的同学产生影响,在思维的碰撞中可以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二)有序指引,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

小学数学的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让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来说,讲给别人听,往往比听别人讲更高效。学生能表达到什么程度,就证明他们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只要他愿意说,教师应毫不犹豫的给他机会说。而对于缺乏表达欲望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鼓励其尝试表达。学生受到了鼓励,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许会是表达的良好开端。

在给与学生说话机会时,对于学生的表达也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因为有的学生很有表达的欲望,啰嗦冗长的语言使得班级里的其他学生无法理解到该生表达的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序的指引、相机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表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一般会提问:“8可以分成几和几?”可以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没有顺序的,一般是想到哪个就说哪个。随后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吗?”排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反思,“在说分与合的时候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后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遗漏。有序的表达是缜密思维的一种表现,而数学就是这样一门严谨的学科。

(三)丰富阅读,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读书是学习的先决条件。阅读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悟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文本除了基础的数学教科书外还有很多课外的数学读物。对识字量较少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数学绘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丰富多彩的。故事图片中,学习数学的语言,学生可能会更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才会学的更好。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离不开家长的帮助。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多进行交流,让学生把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说给父母听,并告诉他们你是如何知道和思考的。利用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对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过程需要依靠语言表达来呈现。教师只有通过长期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范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