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2021年度法律理论知识考试试卷

时间:2025-04-23 08:53:45
2021年度法律理论知识考试试卷

2021年度法律理论知识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70分合格;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法定代表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责任。(×)

2.一般情况下,代理人不得进行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 )

3.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是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 ×)

4.同一财产向两个抵押权人设定抵押的,后一抵押权无效。( ×)

5.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由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执行。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财产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执行。(× )

6.因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可以免除不能履行合同一方责任。( ×)

7.破产管理人由破产申请人自主确定。( ×)

8.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9.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构成犯罪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

10.有限责任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5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监事会。( ×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国家机关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 D)

A.只有全国人大

B.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2.下列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 )

A.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B.上下级监察委员会之间是监督关系

C.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只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D.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监督。

3.根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要全面落实“专职执法、专职普法”普法责任制

B.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C.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D.要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

4. 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 D)

A. 提出批评的权利B. 提出建议的权利

C. 取得赔偿的权利D. 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 A)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四日B.十月二十日C.九月二十日D.九月三十日

6.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我国合同违约的构成要件是(B )

A. 损害事实B. 违约行为

C. 主观过错D. 因果关系

7.甲、乙两公司签订钢铁买卖合同,并约定货到付款。甲公司交货前夕得知乙公司全部账户因民事纠纷已被冻结,遂决定暂不向乙公司交货。关于甲公司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因合同约定货到付款,甲公司能履行合同中的交货义务而不履行,属于违约行为

B.甲公司决定暂不向乙公司交货后,应及时将此事告知乙公司

C.甲公司可以依法要求乙公司先付款再交货

D.甲公司将暂不交货的决定告知乙公司后,买卖合同自行解除

8.甲公司假借与乙公司订立合同,恶意与其进行磋商,造成乙公司失去了和其他公司签订合同进行合作的机会。乙公司可向甲公司主张( B )

A.违约责任

B缔约过失责任

C.侵权责任

D.公平责任

9.甲公司决定将销售部门和设备运输部门分离出去,组建M设备销售公司和N设备

运输公司,并且决定:甲公司以前所负的全部债务由新组建的M公司承担。甲公司原

来欠乙公司货款10万元,现在乙公司要求偿还该笔到期货款,经查,公司在分立前未

与乙公司达成债务清偿的书面协议。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该10万元贷款的偿还办

法是( D)

A.由甲公司单独偿还

B.由M公司单独偿还

C.由甲公司、M公司、N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偿还

D.由甲公司、M公司、N公司按照承担连带责任的方式偿还

10.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我国的主刑包括(D)

A.管制、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B.管制、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C.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D.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11.有期徒刑的刑期是(B )

A.1个月以上15年以下B.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C.1个月以上20年以下D.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12.缓刑的适用对象只限于( D)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13.甲在乘坐乙的出租车时,将手提包遗忘在车上,包内有现金3万元,乙将该包藏匿。几天后,甲找到乙所在出租车公司,将乙辨认出来,但乙称未见过甲的包。乙的行为( D)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构成诈骗罪

D.构成侵占罪

1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 C)

A.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B.玩忽职守罪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D.滥用职权罪

15.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司组织机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监事会,也可以不设监事

B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

C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D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

16.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B )同时转让、抵押。

A.土地所有权B.土地使用权

C.土地收益权D.土地占有权

17.《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B )的工资。

A.一倍B.二倍C.三倍D.四倍……此处隐藏1149个字……庞某提出离职申请,后汽贸公司发现上述车辆尚有70%车款(即人民币14.90475万元)未支付,经调查发现该车系庞某以陈某名义购买,而庞某、王某均称车款已付清,后公司于2015年1月22日向公安机关报警。

2015年3月16日,民警在庞某住处将其抓获归案。2015年12月9日,赵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

案发后,庞某曾分别向公安机关、被害单位表示退款意愿。

请回答:

1.庞某构成挪用资金罪还是职务侵占罪?

答:庞某构成挪用资金罪。

根据《刑法》第272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资金罪。下面,逐一分析:

1.关于是否具有职务便利的问题

挪用资金罪中的“利用职务便利”是指利用本人在职务上的主管、经营或经手单位资金方面的便利条件。庞某是4S店总经理具有经营管理权、赵某是主管会计负责财务方面工作,赵某按照其要求违规指使他人在未收到全款的情况下开具并交付全款发票,致使车辆为个人使用。二人对于上述行为的性质及产生的后果具有共同的认知,且共同配合实施完成了上述行为。故庞某利用自己主管、经营方面的便利条件,赵某利用自己主管、经手单位资金方面的便利条件。二者均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了违规行为。

2.关于是否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的问题

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指行为人违反规定,擅自动用自己在职务上管理、主管或经手的资金行为。“归个人使用”是指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本案中“是否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其实质是庞某是否占用公司款项为个人购车的问题。公司应该在收到全款的前提下开具并交付全款发票,凭借发票进而办理相关购车、提车手续。公司在未收到全款的情况下,不应存在开具全款发票的情况,更不应予以交付。

本案中,庞某事先未向汽贸公司报告,就在未交齐车款的情况下,擅自指使赵某开具并交付整车发票,进而将车辆提走供其个人使用,该行为实质上是占用了应该交付公司的余款,即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赵某虽不明知车辆是庞某个人使用,但是其明知是在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擅自挪用资金为他人使用,具备概括性故意,属于将资金供其他自然人使用。故二人在客观上均实施了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3.关于是否超过三个月未还的问题

庞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赵某明知他人意图挪用本单位资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予以协助,挪用资金归他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故二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关于挪用资金罪的法定条件。

4.关于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的问题

首先,庞某虽然交付部分车款,并开具全款发票,将车辆归为已用,但是该笔账目一直显示应收款,其虽然没有向公司报告,但亦没有销毁有关账目,也没有采取其他平账等手段以掩盖挪用事实。因此,不能据此认定庞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财产的故意。其次,庞某在案发后曾有退还财产的意愿及行为,不能以其最终没有退还的结果推定其在案发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财产的故意。综上,庞某在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不应认定为职务侵占行为。

2.赵某是否构成犯罪?

答:赵某与庞某构成共同犯罪。

赵某与庞某是共同犯罪,赵某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是从犯,依法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其案发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依法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五、论述题(共10分)

企业是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在经营活动的开展中应坚持依法治企,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请浅谈如何依法治企。

答:企业是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在经营活动的开展中应坚持依法治企,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依法治企:

1.加强法制文化建设,提升企业依法治企能力

依法治企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营造浓厚的法制文化氛围。现代国家发展经验证明,法治社会的建立必须要有文化作为支柱。推进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是一个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时代性的课题。对企业和员工个人来说,在以法制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的激励、导向、约束等作用下,企业和员工以合法、守法为荣,其行为和活动将主动建立在合法、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完善法制框架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努力形成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其所负载的核心价值、内在精神、基本理念等等,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与实施

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础,是企业实行法治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把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内化为企业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立、改、废等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统一有效、全面覆盖、内容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前期防范、过程控制及违规惩处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制度的力量来管人、管权、管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制度的威力也在于实施。公司的制度确定之后,实施是关键。一是要学习好制度。企业的各级经营者与管理者要带头学习、领会、熟悉掌握制度,同时要组织员工学好制度,履行好告知责任,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符合企业要求。二是要落实好制度。依法治企要突出一个“严”字,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严肃性,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理念。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要带头落实制度,企业员工要自觉遵守制度,真正把员工的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三是打造诚信企业。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信用经济,无数事实证明:“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稳,国家无信不强”。打造诚信企业不仅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国家对企业的根本要求所在,同时,诚信也是生产力,是把双刃剑,讲诚信,员工队伍会更加稳定,企业就会更加兴旺。

3.依法治企要重视决策的执行落实

执行力是体现团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要维护好决策的严肃性。一是落实督查工作机制。要强化企业决策执行的督促检查,建立督查工作决策,职能部门要履行督查责任,落实督查工作;要把决策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反馈,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要认真对待,及时进行整改。二是要把决策落实列入考核内容。企业决策的执行情况如何,是企业员工工作作风的体现,是经营者与管理者能力的展示,是企业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缩影,要把决策落实情况列入经营者与管理者考核内容,对员工的决策执行情况也要纳入考评。三是要重视督查工作结果的利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管理创新来推动,对督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要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从而推动决策创新,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有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加健康、富有成效的开展。

《2021年度法律理论知识考试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