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共产党员如何胸怀“两个大局,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关于两个大局
仅仅就在今年,总书记从2020年1月至10月多次提及,在重要讲话中6次说道,同时在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总书记再次说道,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面对困难和挑战、阻力和变数,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
胸怀“两个大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去年5月,习近平在江西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我经常讲,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今年以来,无论是地方考察,还是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都多次提到“两个大局”,强调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
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胸怀“两个大局”,既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又要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胸怀“两个大局”,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观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然而,无论是在对股市的预期,还是政府的决策,或是普通人日常简单的抉择中,黑天鹅都是无法预测的。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的雪灾,都证实了这一点。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第一,它具有意外性。第二,它产生重大影响。第三,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灰犀牛事件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类似“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胸怀“两个大局”,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胸怀“两个大局”,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奋勇直前!
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既为我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了重要历史机遇,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中国力量。综合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拥有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最可靠主心骨,拥有抵御风险挑战、不断化危为机的根本制度保障,拥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拥有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强大精神支撑,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前进征途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曲折甚至危机变局。如何应对危机变局,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能力,最能彰显一个政党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智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面对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怎么办?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提供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指南。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祸福相依、穷变通久的传统智慧,指导我们以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危机和变局客观存在、不容回避,关键是怎么看、怎么办。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只见危机和变局,不见新机和新局,难免陷入迷茫、悲观之中而无所作为。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就会发现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危机孕育着新机,变局预示着新局。
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我们最大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2005年超过法国,居第五;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历史性地突破1万美元。同 ……此处隐藏2186个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多点开花、多头并进,释放出持续强劲的发展动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是我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坚实支撑,是我国经济一定能够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底气所在。
我们拥有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使中华民族“千磨万击还坚劲”,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新中国成立后,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推动我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14亿勤劳智慧、勇于进取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能否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对决心意志、实力底气、能力智慧等的综合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这一重大判断具有科学依据和坚实支撑,激励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深刻把握国之大者,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根本在于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增强行动自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和正确前进方向,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凝聚起来,就一定能够形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磅礴力量。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六稳”“六保”与积极进取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同时,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越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越要激发出我国的发展潜力。我国经济具有超大规模优势,有条件有能力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突破瓶颈、打破束缚、战胜挑战、化解风险,才能理顺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牢牢抓住机遇,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面对危机和变局,必须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推进改革,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失时机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激发整体效应;加强对改革举措的评估问效,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考验的是智慧也是勇气,是能力也是精神,需要我们矢志不渝、迎难而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危机和变局中进行伟大斗争,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把握矛盾运动规律,守正创新、开拓创新,更加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强斗争本领,拓展政策空间,提升制度张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已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就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立足学生党员实际,永攀科学高峰,勇担时代使命
1、我们共产党员关键时刻要靠得住、站的出来、顶得上去,思想信念坚定,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
2、我们要服务人民,要做国家的栋梁和中流砥柱,就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先把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再把自己放入十四五,两个一百年中去,在身边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
3、要把自己摆入两个大势中去,要学懂弄通做实,要领会党中央的精神,“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着科学的辩证思维和深邃的战略眼光,为当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围绕形与势、危与机、供与需这三对辩证关系,去深刻理解和把握“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丰富内涵。也要结合实际,明白我们学生所面临的变局是什么,如何去开自己的新局,去深入思考,不断的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