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向量心得体会如何写 向量的总结(新版多篇)

时间:2025-02-08 08:53:40
向量心得体会如何写 向量的总结(新版多篇)

说明:向量心得体会如何写 向量的总结(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有关向量心得体会如何写 篇一

《向量的加法》是《必修》4第二章第二单元中“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节课。本节内容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及应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及应用,大约需要1课时。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线性运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运算,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为后继学习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奠定了基础;其中三角形法则适用于求任意多个向量的和,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有很普遍的应用。所以本课在“平面向量”及“空间向量”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向量的定义及表示,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知道向量可以自由移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学生对数的运算了如指掌,并且在物理中学过力的合成、位移的合成等矢量的加法,所以向量的加法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以所学的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准确把握两个加法法则的特点。

1、通过对向量加法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正确领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的几何意义,并能运用法则作出两个已知向量的和向量。

2、在应用活动中,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之和,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

3、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数学方面的能力。

重点:向量的加法法则。探究向量的加法法则并正确应用是本课的重点。两个加法法则各有特点,联系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质相同,但是三角形法则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且简便易行,所以是详讲内容,平行四边形法则在本课中所占份量略少于三角形法则。

设计原理运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思维过程,

难点:对三角形法则的理解;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的加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法则的实质是:将已知向量首尾相接,而不是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之间必须构成三角形。

本节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类比:由数的加法运算类比向量的加法运算。

2、探究:由力的合成引入平行四边形法则,在法则的运用中观察图形得出三角形法则,探求共线向量的加法,发现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向量相加;通过图形,观察得出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等,这些都体现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

3、讲解与练习:对两个法则特点的分析,例题都采取了引导与讲解的方法,学生课堂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直观地表现向量的平移,相等向量的意义,更能说清两个法则的几何意义及运算律。

1、分类的思想:总的来说本课中向量的加法分为不共线向量及共线向量两种形式,共线向量又分为方向相同与方向相反两种情形,然后专门对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相加作了规定,这样对任意向量的加法都做了讨论,线索清楚。

2、归纳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①学完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后,归纳总结,对不共线向量相加,两个法则都可以选用。②由共线向量的加法总结出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向量的相加,而三角形法则仅适用于不共线向量相加。③对向量加法的结合律和探讨中,又使学生发现了三角形法则还适用于任意多个向量的加法。归纳思想在这三个环节中的运用,使得学生对两个加法法则,尤其是三角形法则的理解,步步深入。

3、类比思想:使之与数的加法进行类比,使学生对向量的加法不致于太陌生,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又能从对比中看出两者的不同,效果较好。

1、知识回顾:本节要进行向量的平移,且对向量加法分共线与不共线两种情况,所以要复习向量与数量的区别、响亮的表示、相等向量概念,这些都是新课学习中必要的知识铺垫。

2、新课讲解(1)向量加法的定义

①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边形法则共线向量的加法

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相加,对学生来说较易完成,“将它们接在一起,取它们的方向及长度之和,作为和向量的方向与长度。”引导学生分析作法,结果发现还是

运用了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方向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

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相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首先从作图上不知道怎样做。但是学生学过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类比异号两数相加,他们会用较长的模减去较短的模,方向取模较长的向量的方向。具体做法由老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三角形法则去做,发现结论正确。

非共线向量的加法

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①交换律:交换律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图形,又结合三角形法则得出,理解起来没什么困难,再一次强化了学生对两个法则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②结合律:结合律是通过三个向量首尾相接,先加前两个再与第三个向量相加,和先加后两个向量再与第一个向量相加所得结果相同。

接下来是对应的两个练习,运用交换律与结合律计算向量的和。

设计意图:运算律的引入给加法运算带来方便,从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点。由结合律还使学生发现,多个向量相加,同样可以运用三角形法则:将所加向量首尾相接,和向量的方向是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这样使学生明白,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多个向量相加。

3、例题讲解例

1、例2 4.课堂练习

5、小结

先由学生小结,检查学生对本课重要知识的认识,也给学生一个概括本节知识的机会,然后用课件展示小结内容,使学生印象更深。

(1)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适用于任意多个向量的求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相同,适用于不共线向量的求和。

(2)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相同,适用于不共线向量的求和。(3)运算律

交换律:+ = +

结合律:(+)+ = +(+)

4、作业:p91,a组

1、

2、。

有关向量心得体会如何写 篇二

1、了解基底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会用基底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

2、掌握向量夹角的定义以及两向量垂直的定义。

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如共线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等;另外学生对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都为学习这节课作了充分准备

重点: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

难点: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此处隐藏9791个字……定理蕴涵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因此,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

2、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①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会做出由一组基地所表示的向量

②会把任意向量表示为一组基地的线性组合。掌握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

2、通过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归纳,抽象、概况,体验定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提高学生抽象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定理的应用增强向量的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向量是处理几何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3、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掌握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以使向量的运算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许多几何问题就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数量运算,这也是中学数学课中学习向量的目的之一,所以我认为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对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在充分理解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下多方位多角度的设计有关训练题从而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结合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原则和实际情况,确定新课教学模式为:质疑—合作—探究式。

此模式的流程为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自主练习,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数学的直观性,实物投影的使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情分析: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如共线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等;另外学生对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都为学习这节课作了充分准备。

学法指导:教师平等的参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启发、引导、激励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情感发展来调整整个学习活动的梯度和层次,引导学生全员、

有关向量心得体会如何写 篇九

各位老师好:

我是户县二中的李敏,今天讲的课题是《平面向量的坐标的表示》,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来加以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学习的,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发展,但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来看,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是很好,所以在复习时要及时对学生相关知识进行提问,然后开展对本节课的巩固性复习。而本节课学生会遇到的困难有:数轴、坐标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平面向量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更是有所加强。这些试题不仅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等基本知识,而且常考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用坐标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等知识的解题技能。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融会,进而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数学素养,为考生展现其创新意识和发挥创造能力提高广阔的空间,相关题型经常在高考试卷里出现,而且经常以选择、填空、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1.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2.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用坐标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根据《20xx高考大纲》和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难点为:平面向量坐标运算与表示的理解。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指导,归纳概念与运算规律,模仿例题解决习题等过程来达到突破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是复习课,我采用了“自学、指导、练习”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的复习,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做题来复习和巩固旧知识点。

根据平时作业中的问题来看,学生会本节课遇到的困难有:数轴、坐标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等方面。根据学情,所以我将指导通过“自学,探究,模仿”等过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一) 知识梳理:

1.向量坐标的求法

(1)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

(2)设a(x1,y1),b(x2,y2),则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平面向量坐标运算

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

设 =(x1,y1), =(x2,y2),则

+ = - = λ = .

2.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 =(x1,y1), =(x2,y2),则 ∥ ________________.

(三)核心考点习题演练

考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例1.已知a(-2,4),b(3,-1),c(-3,-4).设 (1)求3 + -3 ;

(2)求满足 =m +n 的实数m,n;

练:(20xx江苏,6)已知向量 =(2,1), =(1,-2),若m +n =(9,-8)

(m,n∈r),则m-n的值为 .

考点2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例2: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 =(3,2), =(-1,2), =(4,1)

若( +k )∥(2 - ),求实数k的值;

练:(20xx,四川,4)已知向量 =(1,2), =(1,0), =(3,4).若λ为实数,( +λ )∥ ,则λ= ( )

思考:向量共线有哪几种表示形式?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哪些作用?

考点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例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ab边上的动点,

则的值为 ; 的最大值为 .

【提示】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向量数量积运算问题时,可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来运算,这样可以使数量积的运算变得简捷。

练:(20xx,安徽,13)设 =(1,2), =(1,1), = +k .若 ⊥ ,则实数k的值等于( )

【思考】两非零向量 ⊥ 的充要条件: =0 .

考点4:平面向量模的坐标表示

例4:(20xx湖南,理8)已知点a,b,c在圆x2+y2=1上运动,且ab⊥bc,若点p的坐标为(2,0),则的最大值为( )

a.6 b.7 c.8 d.9

练:(20xx,上海,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b(0,-1),p是曲线上一个动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向量心得体会如何写 向量的总结(新版多篇)范文。

《向量心得体会如何写 向量的总结(新版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